
中医远程把脉会诊在国内首次应用
高益民教授在北京实现跨越2000公里远程会诊,为贵州红星社区居民远程把脉。
采用脉之语专研脉搏传感器,三部九侯,不同压力自动采集。通过视觉识别和智能算法寻找腕部脉压最佳采集点,实现自动寻脉
通过脉感测试,对脉诊仪、脉案仪“采集再复现”的数据对比,一致性等于0.8523。可以理解为,在准确性方面,机器脉与真人脉已实现 85%数据还原
触觉异步反馈系统及其模型训练方法,于2022年5月授权发明专利。在真人脉象模拟过程中创新多项技术,实现三点式智能脉动复现、高频模拟管壁位移等
用于脉象采集,对患者腕部寸、关、尺部位以无创的方式,模拟医生手法施加外力,实现“浮、中、沉”三种不同条件下的脉象采集,设备可实现寸、关、尺三部同时采集,也可分别采集寸、关、尺部脉压信号。
用于将采集的脉搏信号模拟出来。通过系统平台,将需要复现的脉搏数据从云端读取,并以脉动机械波的形式模拟还原,供专家用手指触觉切脉。
配置脉象模拟、舌面诊仪、云台摄像头等设备,借助自研系统平台,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带教、四诊采集、医案管理等功能,搭建中医远程医疗、学习、患者管理等于一体的全流程中医传承服务平台。
国家高新技术
企业
新技术新产品
(服务)企业
中关村
高新技术企业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
基金支持企业
北京股权
交易中心托管企业
中医远程把脉会诊在国内首次应用
高益民教授在北京实现跨越2000公里远程会诊,为贵州红星社区居民远程把脉。
中医药青年岗位大练兵
脉案仪应用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举办的大练兵活动。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云上中医”项目
“云上中医”是仙居县卫健局牵头,联合仙居两大医共体打造的县域医共体中医药一体化诊疗服务平台。
俄罗斯远程会诊
首次国际远程会诊,在北京和莫斯科之间获得成功,试点中医药海外发展模式。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站
通过远程带教服务,采用舌面诊仪、脉案仪等智能设备,搭建中医远程带教场景。
首都医科大学脉诊实训
将临床真实脉象“搬到课堂”,学生切实感受不同脉象的信息触觉,体会特征和差异。
2024年7月25日,北京脉之语公司的脉诊仪(MZY-PR-313)在天津获得国家二类医疗器械证(津械注准20242200218)。该设备是脉之语人工智能研发团队、中医团队、科研团队,历经长达六年的技术研发与临床试验,经过三个大版本迭代研制而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脉之语中医脉诊教学测评系统,专为脉诊实训、规培而研发,最大特点是将临床真实脉象“搬到课堂”。2024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脉诊课堂上,学生通过脉之语脉案仪切实感受不同脉象的信息触觉,体会特征和差异,明确脉诊心理过程,建立有效、丰富的脉诊触觉表象训练实践及编码记忆。
“除了能采集面部、舌部图像信息,还可以通过脉诊仪将患者的脉像信息远程传递给医生,而医生只需要随身携带一个移动的平板电脑上就可以随时随地为患者诊疗,”中国中医科学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李跃华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互联网医疗为中医医疗资源下沉插上了翅膀,也让基层群众无需长途跋涉就可以看上名医。